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首次诱导化疗期间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确诊的204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血流感染的病原、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并症以及预后情况。组间比较应用χ 2 检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204例患儿中男116例、女88例,年龄8(1~14)岁。其中接受MAE方案(依托泊苷+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诱导患儿170例,接受IAE方案(伊达比星+阿糖胞苷+依托泊苷)诱导患儿25例,接受预激方案[阿克拉霉素或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患儿9例。共有28例患儿发生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3.7%,其中26例患儿发生1次血流感染,2例患儿发生2次血流感染。病原谱中革兰阳性菌占53.3%(16/30),革兰阴性菌占40.0%(12/30),真菌占6.7%(2/30)。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6.7%,8/30),然后依次是链球菌属(13.3%,4/30)和大肠杆菌(13.3%,4/30)。12例革兰阴性菌中有3例为碳青霉烯耐药阴性菌,有2例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共有8例患儿(28.6%,8/28)因血流感染死亡,其中6例感染病原为耐药革兰阴性菌或真菌。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患儿血流感染发生率高于无严重粒细胞缺乏患儿[16.6%(25/151)比5.7%(3/53), χ2=3.933, P=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热时伴随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 OR=4.258,95% CI 1.097~16.524, P=0.036)是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首次诱导化疗过程中,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耐药菌感染预后差,严重粒细胞缺乏是显著危险因素。
推荐文章
急性白血病并发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
血流感染
急性白血病
危险因素
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分析
CAG方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
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老年人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临床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血流感染情况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儿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感染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儿童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与实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1-505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2140-20201023-0096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感染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儿科杂志
月刊
0578-1310
11-2140/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62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33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1156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