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汉江与嘉陵江源区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团聚体和理化性质的试验分析和数据解析,研究了两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及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汉江源区(LJH)团聚体的R0.25、MWD、GMD值由A层的83.73%,2.17和1.11分别降为C层的59.18%,0.40和0.26,嘉陵江源区(YJS)由A层的69.72%,1.03和0.46降为C层的56.55%,0.52和0.27,分形维数(D)则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即前者的D值由A层的2.46增为C层的2.53,后者由A层的2.50增为C层的2.57,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弱,其中>2,1~2 mm团聚体对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具有重要贡献.(2)土壤有机质、铁铝氧化物和颗粒组成中的粉粒是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并维持其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SiO2、K2 O、黏粒、砂粒和碳酸钙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对团聚体稳定性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即前三者在LJ H剖面中对团聚体稳定性不利,在YJ S剖面中反而有利于维持其稳定性,后两者促进LJ H剖面团聚体形成,却破坏YJS剖面稳定性,Na2 O水溶解后则对团聚体具有分散作用.(3)汉江源区的土壤,A层团聚体稳定性强于嘉陵江源区,粉粒、有机质和铁铝氧化物为其主导因素,Bt层土体致密,通透性弱,不利形成团聚体,稳定性弱于后者,C层为母质层,两地团聚体稳定性皆较差,其不同发生层之间土体稳定性的差异要大于嘉陵江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