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最新死亡原因分析报告[1]显示,在全球大多数地区,缺血性心脏病和脑梗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2] ,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复发性卒中的发生率.然而,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期间发生严重的缺血性卒中事件,这是因为血小板对阿司匹林的反应性并非在所有个体中都相等,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0. 4 ~83%) [3].Gum和他的同事们指出,约10%的复发性血管事件可归因于AR[4].本文将从阿司匹林代谢基因多态性的角度阐述在抗血小板治疗与预防过程中发生AR的可能原因,进一步指导高危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推荐文章
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抵抗
VNTR多态性
噬血细胞综合征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抵抗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治疗
年,卷(期) 2021,(8)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6-7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7)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阿司匹林抵抗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月刊
1003-2754
22-1137/R
大16开
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12-1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3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0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