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东路梆子的起源 明末清初,山西同州梆子的流散艺人为了生活,随商船沿黄河到山东谋生.在山东,他们到各地演唱和传授同州梆子(即梆子腔).至晚在清代中叶传入章丘、惠民、阳信、无棣一带,这种梆子腔和演唱形式随之在惠民、阳信、无棣等地兴起.后因为艺人们在演唱过程中的不断加工、融合、创作,受当地方言、民间戏曲和人们欣赏习惯的影响,同州梆子无论在念白、唱腔,还是在表演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当时,与同州梆子、横笛梆子(河北梆子)同台演出的,都称之为梆子腔.为了区别这两种梆子,人们便根据这两种梆子流行地域的不同,将流行于济南以东的东北地区的称为章丘梆子,又称东路梆子.
推荐文章
浅谈上党梆子武场音乐的运用
上党梆子
武场音乐
锣鼓
从软木画的兴衰看工艺美术的传承
软木画
工艺美术
艺术传承
夏布绣的传承与发展
江西夏布绣
保护现状
传承路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路梆子的兴衰、传承与发展
来源期刊 炎黄地理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1,(7) 所属期刊栏目 遗产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炎黄地理
月刊
2096-6185
14-1368/K
太原市小店区党校路11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