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例对藏羔羊小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给以精粗比例为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的基础饲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小肠食靡样品,通过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空肠细菌丰度及多样性指数.[结果]①Ace、Chao1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精粗比40∶6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各处理组间和组内Beta多样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②对门水平细菌分布前十菌群门类进行显著性分析,各处理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其丰度均大于30.7%,且60∶40组远高于其余各组(P<0.05);酸杆菌门有随着精粗比降低而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0∶70组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80∶20、50∶50组软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门分布趋势相似,均为60∶4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随着精粗比变化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科水平下:鞘脂单胞菌科为优势菌科,且60∶40组丰度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支原体科各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80∶20、70∶30组分别有个体支原体菌科占据小肠细菌90%以上;80∶20组Pyrinomonadaceae最高(P<0.05),且有随精粗比降低而丰度下降的趋势;黄色杆菌科30∶7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毛螺旋菌科40∶60组高于其余各组(P<0.05),芽单胞菌科和噬几丁质菌科的丰度随着精粗比的增高,且在60∶40组时达到最高值(P<0.05).④小肠细菌功能基因集中于46个代谢途径,多集中于氨基酸代谢方面、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膜转运等方面.[结论]探索了不同精粗比饲粮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饲粮精粗比变化,小肠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群落组成与结构也有相应的变化;当饲粮精粗比为60∶40时小肠微生物更适合定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