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环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监测点2010-2019年的监测数据,分析该地区及南湖区和北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结果 2010-2019年,鄱阳湖区设立了1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其中南湖区8个、北湖区4个).监测点本地居民、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2010年的0.79%、0.15%下降至2019年的0,本地居民及钉螺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Z居民=168.427,Z钉螺=47.394,P均=0.000);其中南湖区和北湖区居民血检阳性率、感染率随年间变化均呈逐年下降趋势(Z南湖区血检阳性率=530.304,Z北湖区血检阳性率=240.496;Z南湖区感染率=103.404,Z北湖区感染率=89.938,P均=0.000).进一步分析显示,北湖区的居民血检阳性率和感染率总体均高于南湖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血检阳性率2=42.776,P<0.01;χ 感染率2=5.403,P<0.05);南湖区和北湖区的家畜粪检阳性率分别为2.92%~3.66%和1.45%~10.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P>0.05);北湖区总的查出有螺面积比、平均有螺框出现率、平均活螺密度分别为69.32%、15.98%和0.76只/0.1 m2,南湖区分别为42.08%、3.31%和0.05只/0.1 m2,均以北湖区为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有螺面积比=-2.497,P<0.05;Z有螺框出现率=-2.497,P<0.05;Z活螺密度=-2.803,P<0.01).结论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流行因素依然存在,且北湖区的流行水平高于南湖区.今后应继续加强该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特征的监测,为精准防控血吸虫病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