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考察了阳极电极材料、电极面积、电极电位、pH、阴极电子受体对甲烷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循环伏安法(CV)分析了其可能的电催化机制.结果 表明,透气布/碳布(GTC)复合材料为阳极时产电性能(1251.3 mA·m-2)最佳,分别是石墨烯/中空纤维膜(G-HFM)阳极(34.8 mA·m-2)和碳布(CC)阳极(3.21 mA·m-2)的36倍和390倍;阳极面积越大,MFC启动时间越快,电流密度越大;当电极恒电位为0.1 V(vs.SHE)时,其产电能力较-0.1、+0.3及+0.5 V时高;pH=7最有利于产电;溶解氧为MFC阴极电子受体时,最大功2率密度(703.9 mW· m-2)优于铁氰化钾(457.2 mW· m-2)、空气阴极(124.2 mW·m-2)和高锰酸钾(20.7 mW·m-2)作为电子受体的MFC.阳极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电活性细菌Geobacter(17.14%)和Desulfovibrio(8.51%)为优势种,其产电机理可能是甲烷氧化菌(Metbanobacterium、Methylomicrobium等)与电活性细菌协同氧化甲烷驱动MFC产电.添加NO气体、N-乙酰蛋氨酸和蛋白酶K均可明显抑制阳极生物膜的电化学活性,表明其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依赖细胞色素c、Ni-Fe氢酶及与电极接触的外膜蛋白的介导作用.
推荐文章
基于厌氧甲烷氧化的 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甲烷
微生物燃料电池
底物
生物转化
厌氧甲烷氧化
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及性能优化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
污染物降解
产电效果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氨氮去除的影响因素
微生物燃料电池
脱氮
产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应用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极材料
放大
废水处理
产氢
微生物电化学合成
生物传感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甲烷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甲烷厌氧氧化 产电能力 电化学活性 高通量测序
年,卷(期) 2021,(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6-345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X13|X1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71/j.hjkxxb.2021.007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甲烷厌氧氧化
产电能力
电化学活性
高通量测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学报
月刊
0253-2468
11-1843/X
大16开
北京2871信箱
82-62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60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817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