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隔附子饼灸最早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将艾灸、针刺和汤药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提出采用隔附子饼灸治疗痈疽类外科疾病.纵观中医古籍所载,隔附子饼灸治疗的病证多为中医外科病证,诸如痈疽、漏疮、溃疡、脑瘘、疮、疖等,尤多用于痈疽,痈疽初起,宜早行艾灸治疗.灸火属阳,其性条畅开达,一方面引热外出,散结消肿,通透疮窍,使内毒由内发外,另一方面借火热温通行散之功,行气消瘀散结,使毒热随气血而散.故疡科医家在治疗痈疽之类病证时,多将灸法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古医籍文献中,隔附子灸施灸的部位均是病变所在部位,具有治疗作用直接的特点,有利于药力的渗透.现在隔附子灸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病证,尤其适宜于辨证属阳虚的病证,多选取相应的腧穴,按穴施灸,其中,关元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肾俞、足三里、神阙、命门、气海等.从古医籍文献来看,隔附子灸治疗痈疽的强度,医家大多以痛痒为标准,强调灸之有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附子属于有毒中药,如果诊室通风条件不佳,施灸时间过长,医患吸入烟气过多的话,可能会造成头昏、鼻痒、咽痛、胸闷、腹痛、四肢麻木、全身乏力等类似乌头碱中毒症状.一般停灸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乃至消失,如症状不能自行缓解,须及时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