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脾为吞"载于《素问·宣明五气》中关于"五气所病"之脾脏病的论述,原文为"脾气所见之病为吞".中焦发病,则食欲下降,以致受纳无常,水谷无以为入,为失吞之证;脾脏失布,则会使涎液溢口太过或不及,为吞咽之证;脾胃亏损,渐伤脾阳,形成虚寒之证,胃中酸水上泛至咽,随即咽下,为吞酸之证;脾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导致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水聚成饮,饮凝成痰,痰挟瘀血碍气为病,经络不通,阻于颈前咽旁,为吞引之证.在临床实践中,"脾气所见之病为吞"理论可灵活变通,运用于防治各种脾胃疾病中.
推荐文章
刍议《黄帝内经》之"一"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癫痫与癫狂之辨析
黄帝内经
癫痫
癫狂
《黄帝内经》论病机
《黄帝内经》
病因病机
内在联系
从《黄帝内经》"气"的理论探讨糖尿病病机
《黄帝内经》
糖尿病/病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帝内经》"脾气所见之病为吞"刍议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脾气所见之病为吞" 失吞 吞咽 吞酸 吞引 《黄帝内经》 "脾为吞"理论
年,卷(期) 2021,(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Treatise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2-18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21.09.38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气所见之病为吞"
失吞
吞咽
吞酸
吞引
《黄帝内经》
"脾为吞"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