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棒状光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肛管内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合并HIV感染的肛管内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研究组采用棒状光源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比较两组尖锐湿疣的治愈率、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治愈率为4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研究组复发率为16.67%,对照组复发率为5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局部黏膜疼痛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棒状光源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可有效提高肛管内尖锐湿疣合并HIV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
推荐文章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中药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尖锐湿疣
疗效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早孕期尖锐湿疣的研究
尖锐湿疣
早孕期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中药熏洗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儿童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儿童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棒状光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肛管内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性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棒状光源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微波 尖锐湿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ology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3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993.2021.06.04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5)
共引文献  (272)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棒状光源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微波
尖锐湿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性科学
月刊
1672-1993
11-4982/R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80-197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3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34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