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运动功能、神经肌肉形态学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仅做椎板切除不造成SCI,其余各组采用Allen′s改良式重物撞击法建立SCI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予以治疗,电针组以夹脊电针治疗,阳性对照组以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以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量表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光镜与电镜下观察大鼠脊髓与腓肠肌形态变化,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 Assaciated X的蛋白(Bax)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BB评分术后7 d、14 d、28 d的BBB评分更低,神经元有明显的变性、坏死及炎性浸润,髓鞘分离,腓肠肌肌纤维萎缩,肌纤维横截面积与直径更小,Bcl-2相对表达量降低,Bax相对表达量与Bax/Bcl-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术后7 d、14 d、28 d的BBB评分更高,神经元损害减轻,少部分髓鞘轴索分离,存在肌纤维萎缩,肌纤维横截面积与直径更大,Bcl-2相对表达量更高,Bax相对表达量与Bax/Bcl-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组比较,阳性对照组术后7 d、14 d、28 d的BBB评分更高,神经元损害、髓鞘轴索分离与肌纤维萎缩减轻,肌纤维横截面积与直径更大,Bcl-2相对表达量更高,Bax相对表达量与Bax/Bcl-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大鼠采取夹脊电针治疗可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元及肌纤维形态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Bax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