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分离的BMSC,采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诱导BMSC分化为促进伤口愈合的上皮样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Tcf3、细胞角蛋白-18(CK-18)、CK-19、P63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法评估Tcf3蛋白水平和皮肤修复程度,再利用靶向大鼠Tcf3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来沉默Tcf3,并创建大鼠伤口愈合模型检测Tcf3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EGF和FGF可促进BMSC中CK-18、CK-19和P63的表达,降低Tcf3的表达(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结果显示:沉默BMSC中的Tcf3后,CK-18、CK-19和P63 mRNA和蛋白均高表达,增殖能力增强( P<0.05)。荧光素酶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BMSC中的Tcf3后,Wnt活性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表达增强,而添加XAV-393后,Wnt活性及β-catenin核表达随之下降( P<0.05)。与si-Tcf3组比较,在沉默Tcf3的基础上向BMSC培养基中添加XAV-393后,si-Tcf3+XAV-393组的克隆形成和细胞生长能力均有所下降( P<0.05)。双荧光素酶测定显示,沉默BMSC中的Tcf3后,Notch1通路的激活水平增加,但添加Notch1信号的抑制剂DAPT后,其活性和表达水平随之下降( P<0.05)。相比于si-Tcf3组,siRNA-Tcf3+DAPT组中CK-18、CK-19和P63的蛋白表达降低( P<0.05)。在大鼠创伤模型中,在受伤后第4、8天和12天(特别是第12天)时,皮肤中Tcf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5)。si-Tcf3 BMSC组的Tcf3表达水平低于正常BMSC组( P<0.05)。相比于正常BMSC组,si-Tcf3 BMSC组的伤口愈合效果更为显著:真皮更厚、毛囊更多且增殖空间更大。 结论:沉默Tcf3可增强BMSC在大鼠体内的伤口愈合作用,这将为加速皮肤再生提供新途径。
推荐文章
恒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恒磁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gR基因沉默静脉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
脑损伤
间质干细胞
骨髓
RNA干扰
基因沉默
模型,动物
大鼠,Sprague-Dawley
NgR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形态观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治疗大鼠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脑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上清液
神经前体细胞
增殖
分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沉默Tcf3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伤口愈合作用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伤口愈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cf3蛋白 大鼠
年,卷(期) 2021,(12)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创面修复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4-1781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431274-20210923-010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口愈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cf3蛋白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