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输血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凝血指标、血浆代谢指标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prague-Dawley大鼠24只,制备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PT及ATPP)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PO2、PCO2、乳酸),采用比色法检测常见代谢酶活性,采用PCR法检测mRNA含量,记录并对比目标血压为80 mmHg时B、C、D三组大鼠的输血量.结果:与A组大鼠相比,B、D组大鼠的ATPP、PT水平明显较高(P<0.05),A组与C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大鼠相比,D组大鼠的ATPP、PT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A组相比,B、C、D组大鼠的pH、PO2水平明显降低、PCO2及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对比(P>0.05);与B组大鼠相比,C、D组大鼠的pH、PO2明较高,PCO2、乳酸明显较低(P<0.05);C、D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大鼠的血浆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动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D组大鼠的血浆miR-24水平明显较高,肝脏FX mRNA水平明显较低(P<0.05),C组大鼠的血浆miR-24与肝脏FX mRNA与A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D组大鼠的血浆miR-24水平明显较低,肝脏FX mRNA水平明显较高(P<0.05).达到目标血压为80 mmHg时,输血量B组>C组>D组(F=133.139,P<0.001).结论: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比为1∶1的输血策略较1∶2.5的输血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更好,可能与其降低大鼠的循环miR-24水平,提高肝脏FX mRNA水平表达有关.
推荐文章
冰冻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血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输血治疗
不同比例
失血性休克
冰冻血浆
红细胞
预后效果
低体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影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低体温
护理
清醒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指标建立及有效性评价
休克,出血性
血气分析
乳酸
羟乙基淀粉
大鼠,Sprague-Dawley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比例输血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凝血指标、血浆代谢指标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学科
关键词 不同比例 输血策略 创伤-失血性休克 凝血指标 血浆代谢指标 作用机制
年,卷(期) 2021,(1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17-262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41|R605.97|R4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41/j.cnki.pmb.2021.14.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同比例
输血策略
创伤-失血性休克
凝血指标
血浆代谢指标
作用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旬刊
1673-6273
23-1544/R
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14-12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14
总下载数(次)
63
总被引数(次)
9995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