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黄褐斑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78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采用随机排列法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均涂抹氢醌乳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继续给予患者补肾活血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和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I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MASI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黄褐斑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可以充分体现辨证施治的优势,在改善患者症状表现的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推荐文章
纳晶联合皙毓黄褐斑贴敷料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纳晶;
皙毓黄褐斑贴;
敷料治疗;
黄褐斑;
皮肤镜;
满意度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
色素沉着
色素异常
治疗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围生儿的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围儿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胎儿宫内窘迫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妊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妊娠
胎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临床研究 学科
关键词 黄褐斑 肾虚血瘀证 补肾活血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皮损情况
年,卷(期) 2021,(10) 所属期刊栏目 中西医结合治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58.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1)
共引文献  (7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9(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2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褐斑
肾虚血瘀证
补肾活血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皮损情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研究
月刊
2096-1278
61-1502/R
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52-207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54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76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