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船山学刊       
摘要:
在天人关系上,荀子首先肯定“天行有常”,认为自然的变迁基于自身法则,非人能左右。从“明于天人之分”观念出发,荀子确认了天道的实在性,又注意到社会治乱取决于人自身的治理而与天行无关。以此为前提,荀子又强调人和天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人通过把握自然之道,进一步作用于自然,由此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天人之分意味着自然的过程没有人的目的和意图的参与,相对于此,现实世界的生成则离不开人的作用过程,所谓“能参”,便承诺了这一点。人对自然的作用与社会自身的治理,都离不开对道(天道与人道)的把握,由此,天人之辩进一步引向能知与所知、天君与天官的认识论关系,“天君”对“天官”的支配,逻辑地蕴含着理性对感性的制约;明于天人之分意义上的“不求知天”与了解和认识自然的法则意义上的“知天”并行而不悖。荀子以“万物为道一偏”的命题隐喻道的整体性,而全面、真切地达到作为统一原理的道,则被视为天人互动的认识论前提。
推荐文章
论荀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
教育思想
独特
创新
荀子非子思孟轲案再鞫
荀子
非十二子
韩诗外传
佛相美学的风格意蕴之思
佛像美学
艺术创造
美学启示
意蕴之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人之辩的多重意蕴——基于《荀子·天论》的考察
来源期刊 船山学刊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荀子 天人之辩 天行有常 天人之分 知天与知道
年,卷(期) 2022,(5) 所属期刊栏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专栏·特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荀子
天人之辩
天行有常
天人之分
知天与知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船山学刊
双月刊
1004-7387
43-1190/C
大16开
湖南长沙开福区德雅路浏河村巷7号省社科联《船山学刊》
1915-08-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