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摘要:
以生态输水为代表的湿地修复工程在西北内陆流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生态输水情形下地下水与湿地植被的交互作用决定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以西北典型内陆流域—石羊河流域青土湖湿地为研究区,基于地下水-湿地生态系统多要素一体化动态监测网络,结合稳定同位素和卫星遥感技术手段,分析生态输水情形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与湿地植被恢复情况,从水文地质角度揭示地下水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结果显示:夏季末和秋季生态输水时,湖水补给地下水且土壤含水率增大,最大土壤含水率可达0.45m3/m3;冬季湿地湖面和表层土壤冻结,湖水对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春季冻土和湖面消融导致地下水略有回升,同时增大土壤含水率;夏季在下次生态输水前湖面面积最小(湖面面积最小约为1km2,地下水水位最大埋深为3.6m),部分区域地下水补给湖水,此时表层土壤含水率也最低(最小土壤含水率为0.01m3/m3);夏季末和秋季生态输水通过将生态水储存在地下水和土壤中进而作用于次年的植被恢复与生长,增大生态输水所形成的湖面面积有助于增加湿地植被覆盖度(相关系数均值为0.655);湿地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土壤水环境是影响湿地植被类型、根系分布和水分利用策略的主要原因,其中地下水埋深是关键性因素,地下水埋深增大导致植被类型增多、根系分布深度加大、倾向于利用深层土壤水。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内陆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新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演化及其生态效应
孔雀河流域
地下水流场
生态输水
河岸带胡杨林
地下水水位
中国西北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估与开发
西北内陆干旱盆地
地下水资源评估与开发
地下水支撑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地下水支撑生态系统
影响因素
类型划分与识别
生态水文过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北典型内陆流域地下水与湿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
来源期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学科
关键词 西北内陆流域 生态输水 地下水 湿地 植被恢复
年,卷(期) 2022,(5) 所属期刊栏目 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循环演化与生态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31
页数 9页 分类号 P641.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20205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西北内陆流域
生态输水
地下水
湿地
植被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双月刊
1000-3665
11-220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57-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362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5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