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草业学报       
摘要:
系统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分析作物产量及稳定性和持续性,为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利用河西绿洲灌区31年(1988-2018年)的灌漠土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开展了以秸秆与磷肥配施(SP)、秸秆与氮磷肥配施[1/2(S+N)P]、氮磷配施(NP)、不施肥(CK)为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测定了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pH,研究了长期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间作体系灌漠土土壤养分演变规律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第31年和逐年平均值与试验初始值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73.3%和25.8%,土壤全氮增加50.6%和21.7%,土壤全磷增加22.5%和3.8%,土壤全钾含量增加19.9%和38.2%;与对照(CK)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55.3%和20.0%;土壤全氮增加28.8%和15.9%,土壤全磷增加50.2%和13.4%;土壤全钾增加23.5%和0.2%。秸秆连续还田9年后小麦产量比对照平均降低5.8%,第10年开始小麦产量逐年增加,比对照平均增加65.9%。玉米产量在秸秆连续还田13年间比对照平均降低8.2%,之后较对照平均增加22.0%。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长期施用秸秆或秸秆氮磷肥配施,土壤培肥效果均显著优于单施化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秸秆与氮磷化肥配施能持续提升作物产量及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推荐文章
长期秸秆还田对剖面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长期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
空间变异
腐殖质
施肥对灌漠土作物产量、土壤肥力与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有机物
作物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活化系数
固存率
重金属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
水稻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肥力
玉米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作物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长期秸秆还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长期秸秆还田 河西绿洲灌区 灌漠土 土壤肥力特征 作物产量稳定性和持续性
年,卷(期) 202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70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 11686/cyxb202043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期秸秆还田
河西绿洲灌区
灌漠土
土壤肥力特征
作物产量稳定性和持续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1990-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4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