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农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促进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然而农膜残留及其碎片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绿色农业发展及生态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以陕西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研采集不同作物种植农田耕层土壤(0~30cm),利用检视法、密度分离法及显微镜扫描鉴定等技术,研究长期农膜覆盖蔬菜地(蔡家坡,以下简称蔬菜地)与大棚(苗圃)种植区(杨凌,以下简称大棚区)土壤中塑料残片和微塑料残留及累积丰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均检出塑料残片,塑料残片颜色主要有红色、黑色、白色、蓝色等,其中蔬菜地以白色农膜残片为主,而大棚区主要以黑色培养钵碎片为主;不同土层中,塑料残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且残片个数随着残片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其中蔬菜地37.8%为0.25~2cm2的小残片,其次为2~10cm2、10~25cm2的残片,最低为>25cm2的大残片;大棚区67.5%为0.25~2cm2的残片,其次为2~10cm2、10~25cm2的残片,几乎未检测到>25cm2的大残片塑料。同时,残片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P<0.05),0~10cm土壤中蔬菜地残片含量平均为26.2μg∙g−1,大棚区平均为34.9μg∙g−1;而20~30cm土层中残片含量最低,蔬菜地仅为2.48μg∙g−1,大棚区平均为4.79μg∙g−1。然而,蔬菜地微塑料检出率较低,为23.9%,且最大检测量为表层0~10cm,为1.8×103个∙kg−1;而在大棚区微塑料检出率为39.5%,最大检测量为表层0~10cm,为500个∙kg−1。由此看出,长期施用农膜及塑料大棚导致土壤中塑料残留量显著增大,且不同土层中塑料残片及微塑料累积量变化差异较大,可能对土壤性质及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导致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下降等不良后果。后续应进一步对塑料残留碎片化过程及微塑料在土体内迁移和累积风险进行研究,以期为全面评估该区域农田土壤塑料污染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陕西关中农村生活垃圾产量的预测
陕西关中
生活垃圾
产量预测
我国西北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数量及分布特征
微塑料
分布特征
农田土壤
覆膜
陕西关中农田螽斯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研究
关中农田
螽斯
群落结构
生物量
城乡景观中土壤生态系统微塑料的来源、迁移特征及其风险
土壤微塑料
城乡景观
来源识别
迁移过程
土壤生态安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陕西关中农田土壤中塑料碎片和微塑料残留及其累积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农膜 塑料大棚 塑料残留 微塑料 农田土壤
年,卷(期) 2022,(10)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49-1658
页数 9页 分类号 X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357/cjea.2022013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农膜
塑料大棚
塑料残留
微塑料
农田土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