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合理的种植模式可实现作物生长需求和自然资源供给的匹配。比较研究洞庭湖区稻田主要种植模式,可明确该区域优势种植模式,为优化湖区资源配置和建立丰产高效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2016—2018年,选取4种湖区稻田主要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模式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干物质产能、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4种模式中,冬闲-中稻一熟制模式周年平均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干物质产能、有效积温和光能分配率最低,分别为18 330 kg∙hm−2和27.00 MJ∙m−2、70.0%和49.2%,表明湖区冬闲-中稻一熟制模式光温资源利用不充分。而油菜-早稻-晚稻三熟制模式周年平均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干物质产能最高,分别为31 525 kg∙hm−2和48.22 MJ∙m−2,但周年平均生育期为364.5 d,2016—2017年周年有效积温和光能分配率分别达到102.5%和102.6%,表明部分年份油菜-早稻-晚稻三熟制光温资源欠缺,难以满足3季作物需求,且三熟制经济效益最低,两周年平均为8738元∙hm−2。冬闲-早稻-晚稻两熟制模式生长季集中于4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冬季温光资源浪费,且周年经济效益平均为9009元∙hm−2,仅为冬闲-中稻模式的75.3%,油菜-中稻模式的62.3%。油菜-中稻两熟制模式全年时间平均利用率88.9%,周年平均有效积温和光能分配率为86.6%和87.7%,光温资源充足且利用率高,周年经济效益最高,为14 468元∙hm−2,明显高于其他3种模式。油菜-中稻两熟制模式与其他3种模式综合比较,可充分利用全年光温资源,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能较高,也是经济效益最高的种植模式,适宜在洞庭湖区发展。
推荐文章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双季青贮玉米
物质与能量生产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
洞庭湖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洞庭湖
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洞庭湖湿地观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洞庭湖
湿地
观光农业资源
开发利用模式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资源持续开发研究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生态农业持续开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洞庭湖区稻田主要种植模式物质生产及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稻田 种植模式 干物质生产效率 干物质产能 光温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年,卷(期) 2022,(8)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9-1317
页数 8页 分类号 S31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357/cjea.2021069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稻田
种植模式
干物质生产效率
干物质产能
光温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