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沉积学报       
摘要: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成岩过程较为复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对页岩孔隙尤其是有机孔隙的发育和保存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在早—中成岩期,泥质页岩主要遭受机械压实、黄铁矿与碳酸盐胶结、蒙脱石伊利石化等作用的破坏改造,导致大量原生无机孔隙丧失,而硅质页岩主要经历机械压实和生物蛋白石重结晶作用,由于生物蛋白石重结晶作用使机械压实作用受到有效抑制,相当一部分孔隙得以保存。进入生烃门限后,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成为成岩主导因素,干酪根成熟开始生成液态烃,并滞留于保存下来的无机孔隙中,继而在高—过演化阶段裂解生气,有机孔隙大量生成。龙一段一亚段硅质页岩因在进入生烃门限后仍保存有较多无机孔隙,原位滞留的烃量多,它们热裂解生成的沥青和在沥青内形成的有机孔隙的量也较多;而二、三亚段泥质页岩则相反,原位滞留的液态烃及其裂解生成的有机孔隙较少。盆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热成熟度Ro值大部分在2.0%~3.0%范围,处于“有机孔隙生成窗”内,表明在达到最大埋深时有机孔隙仍处于大量生成阶段。构造抬升阶段由于泄压及压力平衡再调整,深埋藏压实作用和构造应力压实作用对有机孔隙产生一定程度的改造和破坏,而调整过程流体超压条件的保持则对有机孔隙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经历了早成岩期无机孔隙损失、中成岩期液态烃大量生成与滞留、晚成岩期滞留烃裂解生气有机孔隙大量生成和构造抬升期有机孔隙调整改造的多阶段演化过程,实现了有机孔隙与无机孔隙的继承与转换。从液态烃逐渐裂解至裂解高峰期因所形成热解固体沥青充填作用和生成有机孔隙数量较少尚不足以弥补热解沥青的填充量而导致总孔隙度持续降低,随着热裂解作用的不断进行,有机孔隙开始大量生成从而实现了热解沥青内部规模性扩容,总孔隙度逐渐增大,在Ro为2.0%~3.0%范围有机孔隙进入发育高峰期,但至Ro>3.0%后开始出现降低趋势,特别是至Ro>3.5%后明显大幅降低,构造抬升期流体超压保持较好条件下孔隙结构有所变化但总孔隙度仍较为稳定。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志留系页岩CH4和CO2吸附特征
吸附
甲烷
二氧化碳
状态方程
四川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及有利储集层分布
四川盆地
志留系
层序地层
储集层
小河坝砂岩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3种典型页岩气保存类型
四川盆地
涪陵页岩气田
晚奥陶世
早志留世
构造类型
页岩气
保存类型
评价指标
单井测试产量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与美国Fort Worth盆地石炭系Barnett组页岩地质特征对比
四川盆地
Fort worth盆地
Barnett页岩
志留系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盆地志留系页岩成岩特征及其对孔隙发育与保存的控制
来源期刊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有机孔隙 孔隙保存 页岩 四川盆地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非常规油气沉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87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成岩作用
有机孔隙
孔隙保存
页岩
四川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16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8号
198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18
总下载数(次)
59
总被引数(次)
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