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农业考古       
摘要:
凉山彝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既是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又有自身特点。在生产条件上,基本继承了传统因素,既反映了传统农作经验的延续性,也是人多地少、劳动力水平低下的被动选择。与此同时,虽然面临社会变迁与外在力量的推动,但农具、种植、灌溉以及畜力等方面的现代因素少有出现。在农作物结构以及粮食产量方面,仍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粮食总产量有缓慢的增加。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畜牧产品作为贸易中的主要交换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畜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客观上促进了凉山彝族地区的商业往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农民的生存环境较之前有所改善,但农民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所好转。
推荐文章
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系统结构关系的讨论
'三农'问题
农业生产力
农业生产系统
农业生产制度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劳动力成本上升
农业劳动力
农业生产
大小凉山彝族婚俗变迁的对比研究
婚俗习俗
礼金
多次变迁
彝族
凉山
老挝农业生产概况
农业生态区
主要农作物
概况
老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代以来凉山彝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其动力
来源期刊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农业生产 畜牧业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历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3
页数 6页 分类号 K2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凉山彝族
农业生产
畜牧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考古
双月刊
1006-2335
36-1069/K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1981-05-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303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