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沉积学报       
摘要:
中亚热带地区的风尘加积型红土是中国南方第四纪环境研究的重要陆相沉积载体。许多典型剖面自0.4Ma以来红化和网纹化程度明显减弱,气候趋于干凉,物源尚有近源、远源、远近混合源等说法。以九江地区JL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重矿物组成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重点探讨该沉积剖面第⑥~⑧层加积型红土(底界年龄0.44Ma)物源问题,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JL剖面第⑥~⑧层属黄棕色土沉积,黄棕色土、网纹黄棕色土两类样品共鉴定出19种重矿物。22个样品均以不透明矿物为主,含量>50%;其次是锆石、金红石、锐钛矿、电气石、绿帘石、辉石等常见矿物。2)黄棕色土和网纹黄棕色土的极稳定、稳定矿物含量以及矿物成熟度ZTR和石榴子石指数GZi值分别为52.49%和52.88%,32.22%和41.49%,47.53和72.73,0.10和0.06,与可能的远程物源北方黄土(17.77%、19.21%、8.42、0.47)存在明显差异,而与长江沿岸风成砂样品(55.93%、20.15%、43.65、0.02)相似性更大。两类样品物源指数PI、与长江沉积物的相似度指数cosθ值分别为0.73和0.70、0.76和0.74,均支持长江源的结论。3)典型样品年龄峰多且分布范围广,70~130Ma、200~300Ma、390~570Ma、680~870Ma、870~3013Ma等年龄峰与长江沉积物相应年龄峰吻合度高,而<65Ma、150~200Ma年龄段锆石多出现在黄棕色土样品中,且可能与秦岭造山带的贡献有关,但贡献不显著。JL剖面0.44Ma以来加积型红土近源物质贡献为主,粉尘主要源自长江谷地裸露的河漫滩。4)与JL剖面粉砂粒级稳定元素地球化学物源示踪结果混合源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意味加积型红土的物源有粒级效应。重矿物及碎屑锆石年龄更好地示踪了>20μm组分的物质来源及贡献,不排除北方物源贡献的可能性,其贡献量可能富集于4~20μm组分。
推荐文章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获取、分析与比较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数据获取
可视化方法
定量比较
碎屑矿物热年代学研究进展
热年代学
物源
剥露
联合定年
侵蚀
海南岛北部古生界时代: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约束
碎屑锆石
晚古生代
锆石U-Pb年代学
海南岛
石炭纪-早二叠世
川西江浪岩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江浪穹窿
江浪岩组
碎屑锆石
U-Pb定年
扬子板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0.44Ma以来南方风尘加积型红土物源分析:重矿物和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
来源期刊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晚中更新世 加积型红土 重矿物 锆石U-Pb年龄 物源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现代沉积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4-507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534.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中更新世
加积型红土
重矿物
锆石U-Pb年龄
物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16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8号
198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18
总下载数(次)
59
总被引数(次)
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