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摘要:
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种成熟方法,但可能会引起炎症、纤维化和新骨形成(NBF),并可能对残余听力损失和听力效果产生影响。目的 用超高空间分辨力(UHSR)CT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NBF及其对长期残余听力效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在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的二次分析中,至少有1年人工耳蜗植入经历者进行颞骨UHSR CT和残余骨听力评估。由2名观察者独立评估NBF的存在和位置,并使用四分相关评估观察者之间的可靠性。此外,还评估了每个电极的标量位置。在达成共识后,参与者被分为NBF组(83名)和非NBF组(40名)。NBF与临床参数(包括电极设计、手术方式和长期残余听力损失)之间的关联性使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共纳入了123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3±13)岁;女63名]。123名中的83名(68%)在2 706个电极触点中有466个(17%)被发现了NBF。大多数NBF(428/466个,92%)在10个最基本的接触点附近发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为86%(2 297/2 683个)。电极类型和手术方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79名NBF和预弯曲电极参与者中的58名,43名NBF和直电极参与者中的24名,P=0.04;88名采用NBF和人工耳蜗造口术的受试者中有64名,而采用NBF和圆窗法的受试者中有18名,P=0.03)。NBF最不常见于鼓膜全层插入,但标量位置和NBF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15)。与无NBF组相比,有NBF组的长期残余听力损失更大[平均值分别为(22.9±14) dB和(8.6±18) dB;P=0.04]。结论 利用UHSR CT可以在体内检测人工耳蜗植入后的NBF。大多数人工耳蜗植入者出现NBF,主要位于耳蜗底部。NBF对长期保留残余听力有不利影响。
推荐文章
多层螺旋CT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的评价
多层螺旋CT
容积再现技术
人工耳蜗
耳蜗植入术后X线断层融合成像与DR MSCT的评估对比
耳蜗植入术后
X线断层融合成像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多层螺旋CT
评估对比
家庭语言训练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
人工耳蜗植入术
语言训练
家庭
听力恢复
58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听力障碍
感音神经性耳聋
人工耳蜗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高分辨力CT检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耳蜗内新骨形成
来源期刊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2,(3) 所属期刊栏目 国际期刊连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300/j.2022.r03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双月刊
1674-1897
12-1398/R
大16开
197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0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