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单958(V1)、湘农玉27号(V2)为材料,于2019—2020年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大田试验,在低、中、高3个密度(60000、75000、90000株/hm2)与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150、225、300 kg/hm2)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高密高氮化控(T1)、高密中氮化控(T2)、高密低氮化控(T3)、中密高氮化控(T4)、中密中氮化控(T5)、中密低氮化控(T6)、低密高氮无化控模式即农民模式(CK)7种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V1品种2年间T1、T2模式的产量均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V2品种2019年T2模式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20年T1和T2的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增大而提高;玉米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效率随施氮量增大而降低,随种植密度增大而提高,中氮条件有利于氮收获指数的提高.综合来看,高密中氮化控模式(种植密度90000株/hm2、施氮量225 kg/hm2、拔节初期化学调控)能在保证大幅增产的同时,获得较大的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可在洞庭湖区夏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洞庭湖区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夏玉米
施氮量
种植密度
产量形成
氮素吸收效率
氮肥利用效率
洞庭湖区
密度与化学调控对洞庭湖区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夏玉米
密度
化学调控
产量
洞庭湖区
适宜洞庭湖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筛选
夏播玉米
品种
筛选
洞庭湖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栽培模式对洞庭湖区夏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夏玉米 栽培模式 产量构成 氮素利用 洞庭湖区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学|Crop Science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8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13.0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31/j.cnki.jhau.2022.02.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夏玉米
栽培模式
产量构成
氮素利用
洞庭湖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7-1032
43-1257/S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内
42-157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70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