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农业考古       
摘要:
1937—1949年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持续影响着农村金融形态特征调整。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购买力下降。同时,农村借贷率居高不下,且多转为利率较高的粮食贷放,农民债务负担极重。为了求稳及求粮,南京国民政府实施了低利的农业金融政策,但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贷款额急剧下降,农贷利率管制又使得实际利率为负,诱发权力寻租。货币的价格变化还影响着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农村钱庄、典当及合会等传统借贷机构趋于凋零,银行与合作金库的亏损现象亦不断出现。由此,1937—1949年通货膨胀显著影响着农民获得金融资源的价格、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使得农村金融生态愈加恶化。
推荐文章
中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效应
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
原因
控制
今年通货膨胀或高达5%
通货膨胀
劳动力成本
经济刺激
货币政策
商品价格
原材料
国际
金融稳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金融稳定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经济体系
关键因素
浅析通货膨胀对我国收入分配两极化的影响
通货膨胀
收入分配
两极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代通货膨胀与农村金融嬗变(1937—1949)
来源期刊 农业考古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民间借贷 农贷政策 银行经营
年,卷(期) 2022,(4)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经济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102
页数 8页 分类号 K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通货膨胀
民间借贷
农贷政策
银行经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考古
双月刊
1006-2335
36-1069/K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1981-05-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303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