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为了解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的栖息地利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白头叶猴的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头叶猴对山体不同部位的利用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9.467,df=3,P<0.001),其中,对崖壁(56.75±9.55)%的利用比例最大,其次是对山坡(39.42±10.93)%和山顶(2.98±2.54)%的利用,而对山脚(0.84±1.47)%的利用频率最低。白头叶猴对不同微生境类型的利用存在差异(χ2=27.709,df=3,P<0.001),其中对乔木(49.37±12.31)%的利用比例最大,其次是裸岩(24.05±13.61)%,随后依次为藤本(15.48±8.01)%和灌木(10.87±5.45)%。白头叶猴主要在山坡上觅食,利用崖壁移动、休息,进行社会活动;主要利用裸岩进行社会活动,觅食、移动、休息主要发生在乔木上。从整体来看,白头叶猴在雨季对乔木的利用频率显著大于旱季(Z=-2.680,n=12,P=0.007);雨季在山坡觅食频率显著大于旱季(Z=-2.517,n=12,P=0.012),而在崖壁觅食频率刚好相反(Z=-2.842,n=12,P=0.004);白头叶猴雨季在乔木休息的频率显著大于旱季(Z=-2.355,n=12,P=0.019)。白头叶猴对栖息地的利用受到温度的影响。白头叶猴对乔木的总体利用频率随着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r=0.664,n=12,P=0.018);觅食时,对崖壁、裸岩的利用频率均与平均温度成负相关关系(崖壁:r=-0.685,n=12,P=0.014;裸岩:r=-0.600,n=12,P=0.039);休息时,对乔木的利用频率与平均温度呈正相关关系(r=0.650,n=12,P=0.022)。不同季节,白头叶猴对栖息地的利用方式不同。白头叶猴的栖息地利用模式可能是在觅食利益和捕食风险之间作出的权衡,并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推荐文章
广西弄岗黑叶猴栖息地选择与利用
黑叶猴
栖息地利用
喀斯特石山
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栖息地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
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栖息地
景观格局
3S技术
广西白头叶猴栖息地特征
白头叶猴
栖息地
峰丛洼地
人类活动
保护
白头叶猴栖息环境与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白头叶猴
栖息环境
栖息地选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西扶绥白头叶猴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白头叶猴 栖息地利用 喀斯特石山 行为温度调节
年,卷(期) 2022,(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64-8672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20082622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头叶猴
栖息地利用
喀斯特石山
行为温度调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