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大麦与谷类科学       
摘要: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生孢子液滴注到小麦旗叶叶鞘内可引发小麦穗期秆腐.孢子液在破口期接种到穗下叶鞘内秆腐发病率达69.35%,接种到麦穗和叶鞘之间,秆腐发病率为25.8%,发病茎秆有52.7%出现节间发病;推迟到麦穗快抽出叶鞘时在鞘内接种,只有3.66%的茎秆发生秆腐.根据接种的发病结果与叶鞘枯斑、节间发病时间分析,小麦破口抽穗期病菌随雨水、露水从叶鞘裂隙流入旗叶叶鞘内可能是造成秆腐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小麦赤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小麦赤霉病
症状
防治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小麦
赤霉病
发生
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鉴别
小麦
赤霉病
发病特点
症状
病麦鉴别
防治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
防治对策
安徽凤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赤霉病秆腐症状形成的主要途径
来源期刊 大麦与谷类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秆腐
年,卷(期) 2023,(2) 所属期刊栏目 土肥与植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1
页数 2页 分类号 S512.1,S435.121.4+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69/j.cnki.32-1769/s.2022.02.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赤霉病
秆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麦与谷类科学
双月刊
1673-6486
32-1769/S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6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5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