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骨水泥形态分布及注射量对腰椎骨质疏松椎体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男性健康志愿者一名,CT扫描L,~L3椎体,将得到的CT图像导入Mimics 21.0等软件,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随后选取3例不同穿刺方式女性患者的CT图像,将3种骨水泥形态置入骨质疏松模型中,将模型分为单穿型、双穿一体型、双穿分离型3组,每组注入骨水泥量分别为2 mL、4 mL和6 mL.在所有模型中,垂直压缩载荷为500 N,前屈和后伸分别施加7.5 Nm的力矩,其中85%施加在前中柱,15%施加在后柱,计算不同条件下邻近椎体间的应力变化.结果 当L2椎体行成形术后,L1~L3椎体应力明显大于正常椎体,且L3椎体所受应力最大;当前屈和站立时,L3上终板所受应力最大,而在后伸时,L,下终板所受应力最大;当直立时,3种不同注入方式及不同骨水泥注入量之间的椎间结构所受应力区别不大;当前屈及后伸时,双穿一体型组注入4 mL骨水泥时,相邻椎体及椎间结构所受应力小于其余两组.结论 双穿一体型骨水泥形态分布是一种适宜的骨水泥注入形态,且当注入量为4 mL时,在保持注入椎体稳定的同时,邻近节段所受应力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