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暂堵转向压裂技术是提高干热岩采热能力的最具潜力技术之一,现有的针对暂堵剂在裂缝内运移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模型相对简化,难以对暂堵剂在裂隙内复杂流动过程进行精准的刻画,无法捕捉颗粒在裂隙内的真实运动及其相互作用.为了准确捕捉暂堵剂在干热岩人工裂隙内的运移规律及颗粒间相互作用机理,本文对裂隙内的颗粒运动和流体流动采用基于欧拉—拉格朗日的描述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元(DEM)双向耦合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颗粒型暂堵剂在人工裂隙内运移过程的CFD-DEM耦合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影响干热岩人工裂隙中暂堵剂运移规律的主要因素包括:携带液黏度、暂堵剂质量浓度、携带液流动状态和颗粒间摩擦系数等,其中颗粒间摩擦系数对裂隙内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影响相对较小,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作用力相对较小,难以克服流体流动对颗粒速度的影响.携带液黏度由0.03 mPa·s提升至120 mPa·s的过程中,暂堵剂在缝内的平均运动速度降低超过77%,随黏度增大,暂堵剂颗粒在裂缝内运动速度增幅逐渐降低,出口处颗粒速度及携带液流量明显减小;随暂堵剂质量浓度增大,颗粒间相互作用力不断增大,暂堵剂运动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后,颗粒质量浓度增大一倍,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超过43.8%;当裂缝内携带液出现局部湍流现象时,暂堵剂颗粒运动速度与颗粒间相互作用力明显发生变化,颗粒间相互作用较力正常流动情况下增大超过150倍.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干热岩暂堵转向压裂的暂堵剂用量优化具有重要理论及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裂隙岩体溶质运移模型研究
裂隙介质
溶质运移
概念模型
数学模型
裂隙岩体地下水溶质运移的尺度问题
裂隙介质
地下水
溶质运移
尺度效应
分形
不同入口结构下行床内气固流动及混合行为的CFD-DEM模拟
下行床
入口结构
气固接触
计算流体力学
离散单元法
coarse-grained CFD-DEM方法在不同流态流化床中的模拟验证
coarse-grained方法
离散单元法
计算流体力学
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
计算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FD-DEM耦合的干热岩人工裂隙内暂堵剂运移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科学通报 学科
关键词 干热岩 暂堵转向压裂 CFD-DEM耦合 暂堵剂运移 颗粒间相互作用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9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6-1693.2022.01.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热岩
暂堵转向压裂
CFD-DEM耦合
暂堵剂运移
颗粒间相互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科学通报
季刊
2096-1693
10-1405/TE
大16开
北京市
80-137
201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2
相关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Beijing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210.76.125.39/zrjjh/zrjj/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