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老十针"加减方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一般情况,予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稳定斑块、调整血糖、改善脑循环、溶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老十针"加减方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组35例中临床控制18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中临床控制7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8.6%.经秩和检验,Z=-3.25,P=0.001,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DHI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对照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均升高明显,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老十针"加减方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血亏虚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推荐文章
归逆定眩汤治疗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
后循环缺血
归逆定眩汤
气血亏虚
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头针
天麻葛根颗粒
证候
健脾升阳法治疗老年性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健脾升阳法
气血亏虚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临床疗效
耳穴阳性点揿针疗法联合“老十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顽固性呃逆
膈肌痉挛
老十针
揿针疗法
针刺
耳穴
中风
阳性点
皮内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老十针"加减方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血亏虚证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中医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眩晕 后循环缺血 气血亏虚 老十针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2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4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2.02.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针刺疗法
眩晕
后循环缺血
气血亏虚
老十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中医临床
双月刊
2095-6606
10-1157/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25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36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