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通过对1979-2017年夏季925 hPa经向风异常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研究了亚澳季风区内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越赤道气流的第一模态表现为亚澳季风区内不同通道间的同相变化,即一致加强或减弱;第二模态表现为孟加拉湾和澳大利亚越赤道气流的反相变化,其中新几内亚和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的反相变化最显著.该反相模态分别对应着赤道以南地区海洋性大陆东西两侧的海温异常,其纬向偶极型的空间分布直接导致海洋性大陆西部(东部)出现沿赤道非对称的异常热汇(热源),它可以激发跨越赤道的南风(北风)异常,从而有利于该反相模态的出现.
推荐文章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Airflow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Boreal Summer
青藏高原
总降水量
夏季季风
北半球
气流
气旋性环流
观测数据
环流特征
the Somali and Australian cross-equatorial flows
越赤道气流
年代际变化
ENSO
大西洋海温长周期年代际振荡(AMO)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equatorial flows over the Bay of Bengal and Australia in boreal summer:Role of tropical diabatic heating
来源期刊 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 学科
关键词 越赤道气流 赤道非对称热源 线性斜压模式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Articl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越赤道气流
赤道非对称热源
线性斜压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
双月刊
1674-2834
11-5693/P
16开
北京市德胜门外祁家豁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9804信箱
2-429
2008
eng
出版文献量(篇)
90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0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