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浅沟侵蚀是黄土高原重要的侵蚀类型之一,在区域尺度回答浅沟空间分布特征是浅沟治理的关键。基于系统抽样方法在黄土高原选取137个调查单元,综合运用亚米级影像目视解译方法和GNSSRTK野外高精度实测,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取浅沟(特指瓦背状地形底部,下同)长度、密度、临界坡长、所在坡面土地利用等信息,阐明了目前黄土高原浅沟空间分布,分析了仍分布在耕地上的浅沟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基于亚米级影像目视解译的浅沟调查方法与野外实测方法得到的浅沟长度无显著性差异,前者可以用于区域尺度浅沟的快速调查;(2)黄土高原33.6%的调查单元存在浅沟,平均浅沟密度为3.41km/km2,最大为21.92km/km2,平均沟数密度约为65条/km2;平均沟长63.31m;发生浅沟的坡面临界坡长主要为40-60m,平均为56.20m;延安市西北部吴起、志丹、榆林市靖边一带浅沟密度最大;在不同治理分区内,黄土丘陵沟壑区平均浅沟密度最大,为5.32km/km2,浅沟侵蚀强度极强烈;黄土高塬沟壑区平均浅沟密度为2.07km/km2,浅沟侵蚀强度为中度。(3)目前38.3%的浅沟分布在耕地,35.3%分布在草地,22.8%分布在林地。退耕还林(草)工程后,仍位于耕地坡面上的浅沟值得重点关注,在北洛河中上游陕西延安市中部与西北部,甘肃定西市、白银市会宁县交界处,无定河下游黄河两岸陕西绥德县、山西吕梁市一带耕地浅沟问题仍较突出。研究可为目前形势下黄土高原浅沟进一步治理策略提供科学支撑。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分异特征
地形特征
沟壑区
立地类型
黄土高原多年生草本物种根部导水结构及空间分异特征
多年生草本
主根导管
导水效率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区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黄土高原
高含沙水流
频率
空间分异
黄土高原坡度因子的多重分形谱特征
地形因子
多重分形
黄土高原
盒维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浅沟空间分异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浅沟 抽样调查 区域尺度 侵蚀防治 遥感
年,卷(期) 202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8-181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210315069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土高原
浅沟
抽样调查
区域尺度
侵蚀防治
遥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