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直接关乎先民的温饱乃至社会的安定.目前,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的应用及对特定时空范围的影响程度等,依然缺乏深入的研究.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大都会,北魏王朝的都城平城在其建立之初及其后的近百年,人口数量剧增且稳定在百万左右,稳定、优质的粮食供给日益成为帝国稳定和发展的根基.本文对大同市(古代称平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的炭化植物进行了AMS-14C测年和稳定C、N同位素分析,并结合邻近地区现代植物的稳定C、N同位素特征,以期揭示北魏先民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结果 显示:该遗址整体处于北魏晚期,炭化粟(-8.8±0.3‰,4.8±0.5‰,n=16)及杂草(-8.9‰,4.5‰,n=1)的δ13C、δ15N值分布相对较集中,明显高于现生的粟(-12.8±0.4‰,0.4±2.1‰,n=7)及狗尾草(-13.1±0.6‰,-0.2±1.2‰,n=5)的相应值;现生以施农家肥为主的粟(-12.8±0.2‰,1.9±0.5‰,n=4)和施化肥为主的粟(-12.9±0.7‰,-1.6±1.6‰,n=3)δ13C值接近,但δ15N值存在明显差异,即施农家肥为主的粟δ15N值远高于施化肥为主的粟,同时,现代野生狗尾草的δ15N值介于施农家肥为主的粟和施化肥为主的粟之间,说明施用农家肥会使粟的δ15N值明显提升.研究显示,北魏炭化粟的δ15N值(4.8±0.5‰,n=16)远高于当时野生植被的相应值(1.5‰),说明大同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可能被施用大量农家肥.北魏炭化粟(-8.8±0.3‰,4.8±0.5‰,n=16)和北魏总体人群(-10.2±2.6‰,9.6±1.1‰,n=215)的δ13C、δ15N值差异(-1.4‰,4.8‰)均在C、N同位素沿营养级上升的分馏值范围内(1.0‰~1.5‰,3.0‰~5.0‰),说明北魏大同地区大部分先民的食物主要是粟黍等C4类食物,这可能得益于粟黍农业的大发展,特别是施肥技术的普遍应用.显然,丝绸之路东端北魏王朝粮仓中的粮食可能都受到了良好的田间管理.这使得粮食的质量和产量都有所提高,进而保证了北魏帝国大都会粮食的稳定供给.
推荐文章
大同市北魏太官仓储遗址保护方案探索
北魏
太官仓储
遗址
保护方法
"丝绸之路"(中国段)遗址环境监测规划
丝绸之路
环境监测规划
遗址
丝绸之路主线及成因分析
丝绸之路
交通区位
张骞
绿洲草原的生产形态
古代地缘政治格局
古代交通技术
文明十字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丝绸之路东端大都会粮仓中的谷物:大同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炭化粟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来源期刊 第四纪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丝绸之路东端 大同 北魏太官粮储遗址 炭化粟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施肥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丝路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157
页数 14页 分类号 K871.41|P597+.2|S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22.01.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丝绸之路东端
大同
北魏太官粮储遗址
炭化粟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施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四纪研究
双月刊
1001-7410
11-2708/P
大16开
北京9825信箱
82-42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812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