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剖析2008年汶川MS8.0地震对后期地震的影响及发震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首先利用2008年5月12日—2013年4月19日汶川地震及其邻区的1660条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方法筛去重复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最终获得911个震源机制解.其次,通过网格搜索法分段反演出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东北区主要受WNW-ESE向的挤压,西南区受W-E向的挤压,中区受WSW-ENE向的挤压.西南到东北主压应力轴方向有所变化,这可能与龙门山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北北东方向的俯冲推挤、四川盆地的阻挡和巴颜喀拉块体东南向挤压的联合作用有关.然后,基于USGS给出的汶川MS8.0地震的破裂模型,计算出该地震对附近强震的触发关系,结果表明,本次汶川地震对同属龙门山断裂西南端的芦山地震触发作用明显,对位于东昆仑断裂上的玛多地震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最后,计算汶川MS8.0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发现本次地震造成龙门山断裂南北两端、秦岭南缘断裂、鲜水河断裂东南端、东昆仑断裂、白玉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龙门山断裂南北两端和秦岭南缘断裂增加最为明显,对分析地震危险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推荐文章
汶川-映秀MS8.0地震的介质破裂与深部物质运移的动力机制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破裂链
震源机制
发震断裂带
深部介质与构造环境
短临地震预测
汶川Ms8.0巨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强余震群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动态应力触发
静态应力触发
汶川地震
强余震
汶川Ms8.0级地震断层同震位移特征对断裂构造分析的启示
汶川地震
地震断层
同震位移
断层构造分析
地震动力作用
汶川MS8.0地震对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应力环境影响初探——以北川、江油地区为例
龙门山断裂带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环境
线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汶川MS8.0地震对周围主要断层面的影响
来源期刊 地震科学进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库仑应力 周围断层 中心震源机制解 区域构造应力场
年,卷(期) 2022,(3)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Articl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109,中插1-中插6
页数 1页 分类号 P31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987/j.dzkxjz.2021-07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地震
库仑应力
周围断层
中心震源机制解
区域构造应力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科学进展
月刊
2096-7780
10-1665/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