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为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其生态经济社会效应是行业部门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选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量作为指标,依据遥感反演和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分析了2000-2015年县域退耕还林还草时空差异,退耕还林还草区域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变化及其对县域生态状况变化的贡献,并基于规划目标评估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宏观生态效应及其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近15年,工程区耕地转林地面积12.75万km2,耕地转林地区域植被覆盖度年增加0.32%、土壤水蚀和风蚀模数分别年减少0.43 t/hm2和0.21 t/hm2。(2)耕地转草地面积9.43万km2,耕地转草地区域植被覆盖度年增加0.43%,土壤水蚀和风蚀模数分别年减少0.55 t/hm2和0.94 t/hm2。(3)工程区全县域植被覆盖度年增加0.17%,平均土壤水蚀和风蚀模数分别年减少0.13 t/hm2和0.68 t/hm2。(4)遥感估算结果与工程规划目标相比,退耕还林的面积完成率达到87%,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增加4.8%-6.5%,工程区平均土壤水蚀和风蚀模数逐年减少,大部分县域15度及以上坡耕地退耕比例超过50%。工程在黄土丘陵沟壑、东北山地及沙地、云贵高原等区域凸显了提高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抗蚀效应的正面作用。
推荐文章
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策略
退耕还林还草
高质量发展
基本思路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状况分析
退耕还林还草
生态效应
经济效应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环境效应分析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土地利用格局
生态效应
社会效应
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作用及问题初探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生态恢复
经济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应的地域分异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覆盖度 土壤侵蚀 宏观生态效应 地域分异
年,卷(期) 202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1-4052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9031905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覆盖度
土壤侵蚀
宏观生态效应
地域分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