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方法 选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在颅骨制备3个直径分别为4 mm、5 mm、6 mm的圆形全层贯通骨缺损,术后4周、8周、12周取颅骨标本,使用Micro-CT和组织学分析法分析骨缺损的愈合情况.结果 骨缺损建模后12周内,4 mm组各时间段骨愈合能力显著优于其他两组,部分出现完整的骨桥连接.5 mm、6 mm组只在缺损区周缘出现少量成骨,缺损中央区主要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充填.这两组成骨量在4周及8周时均不足10%,12周时两组成骨量均接近缺损总面积的10%.结论 在术后12周的观察期内,直径≥5 mm的圆形全层兔颅顶骨缺损均不能自行愈合,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可确定为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的参考值.
推荐文章
构建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确立颅顶临界骨缺损的参考值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动物模型
临界骨缺损
颅顶骨
修复
灰度值
骨小梁
骨密度
复合膜修复兔颅顶骨骨缺损的X射线评估
复合膜
PRF
骨缺损
胶原膜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促进兔颅骨临界骨缺损修复
生物活性材料
生物活性玻璃
骨再生
组织工程
兔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的制备
桡骨
骨缺损
临界骨缺损
长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的构建
来源期刊 北京口腔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临界骨缺损 颅骨 模型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临界骨缺损
颅骨
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口腔医学
双月刊
1006-673X
11-3639/R
大16开
北京天坛西里4号
82-708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2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27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