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厘清错那洞穹隆的成因机制,本文开展了详细的变质变形演化及独居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洞地区发育了两期主要构造变形.早期变形以发育近水平变质面理为特征,而晚期变形以普遍发育轴向近东西的褶皱和高角度轴面劈理为特征.变质岩相学表明,早期面理伴随云母、石榴石、十字石等巴罗型特征变质矿物组合的发育,暗示地壳埋深加厚的进变质演化过程;而晚期变质面理则表现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的重结晶和重定向排列,无更高级变质矿物的发育,具剥露的退变质演化特征.伴随晚期变形,穹隆南侧核部与边部转换带发育一向南伸展的韧性剪切带,而在穹隆东西两侧分别发育具有右行及左行的水平走滑断层,表明穹隆边部相对于核部向南伸展拆离的剪切变形.独居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穹隆中淡色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约为19.9±1.0 Ma,而穹隆核部石榴石?十字石云母片岩为19.3±2.2 Ma,后者为晚期面理的形成时间.综合区域已有研究成果,指出错那洞地区早期变形发生在中?晚始新世,可能与该时期印度?亚洲板块碰撞而产生的地壳垂向显著增厚相关;而第二期变形可能与中新世藏南拆离系活动的背景下,中上地壳发生南北向巨量缩短并伴随深部地壳物质经构造挤出在浅部地壳形成穹隆有关.
推荐文章
北喜马拉雅错那洞穹隆:片麻岩穹隆新成员与穹隆控矿新命题
片麻岩穹隆
花岗片麻岩
变质分带
错那洞
北喜马拉雅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雅拉香波穹隆构造热事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证据
雅拉香波穹隆
岩浆侵位
构造变形
LA-ICP-MS锆石U-Pb年龄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
北喜马拉雅双穹隆构造的建立: 来自藏南错那洞穹隆的厘定
穹隆
E-W向伸展
错那洞
扎西康
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证据
锆石和独居石
U-Th-Pb定年
多期构造热事件
亚东
喜马拉雅造山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特提斯喜马拉雅错那洞穹隆成因机制研究:来自构造变形与独居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来源期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错那洞穹隆 构造变形 独居石U-Pb年龄 穹隆成因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71
页数 19页 分类号 P542|P59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539/j.ddgzyckx.2022.02.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特提斯喜马拉雅
错那洞穹隆
构造变形
独居石U-Pb年龄
穹隆成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双月刊
1001-1552
44-1595/P
16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科华街511号
82-297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1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