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AI)对放疗作用下食管癌大鼠抗肿瘤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苄基亚硝胺构建食管癌放射治疗模型,将64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EM+RT组)、放射治疗组(RT组)和治疗组(AI+RT组),每组各16只.其中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RT组仅进行放射治疗,EM+RT组放射后给予不锈钢喂食针食管内灌注111.7 g/mL的食道混合物治疗,AI+RT组放射治疗后给予不锈钢喂食针食管内灌注大鼠100 g/mL AI.在放射后7、14、21和28 d,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并取食管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放射后14、21、28 d,与对照组相比,RT组、EM+RT组和AI+RT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后14、21、28 d,与RT组比较,EM+RT组、AI+RT组体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后28 d,RT组大鼠黏膜上皮严重坏死脱落,基底细胞层出现多个空泡,部分病例有溃疡灶.AI治疗改善了黏膜上皮层的完整性,增加了固有层的厚度,并减少了中性粒细胞浸润.放射后7、14、21、28 d,与正常组相比,RT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后14、21、28 d,与RT组比较,AI+RT组bFGF和TGF-β1的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后7、14、21、28 d,与正常组相比,RT组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T组比较,AI+RT组、EM+RT组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在食管癌大鼠放射治疗过程中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细胞bFGF和TGF-β1表达及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因此黄芪注射液可作用治疗食管癌放射性治疗后并发症的潜在替代方案.
推荐文章
黄芪注射液对食管癌术后化疗保护作用的观察
黄芪注射液
食管癌术后
化疗
保护作用
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大鼠放疗后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β连环蛋白
食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地黄管食通口服液
黄芪注射液对食管癌术后化疗保护作用的观察
黄芪注射液
食管癌术后
化疗
保护作用
康艾注射液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免疫,细胞
@康艾注射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芪注射液对放疗作用下食管癌大鼠抗肿瘤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大鼠 黄芪注射液 放射治疗 食管癌 组织病理学 炎症因子
年,卷(期) 2022,(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3-247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695.2022.03.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鼠
黄芪注射液
放射治疗
食管癌
组织病理学
炎症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半月刊
1671-4695
11-4749/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通讯地址:北京市100176-25信箱)
80-494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74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90565
相关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ansu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nwnu.edu.cn/kjc/glbf/gsshzrkxjjzxglbf.htm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