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究组合式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在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组合式撑开器辅助复位治疗32例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按照1∶1匹配设立非撑开器组,共32例患者。撑开器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54.9±15.8)岁(范围18~77岁);根据AO分型,A3型3例、B3型3例、C2型16例、C3型10例。非撑开器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59.7±14.8)岁(范围21~79岁);A3型4例、B3型5例、C2型12例、C3型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改良Mayo腕部评分(modified Mayo wrist score,MMWS),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17.8个月。撑开器组手术时间为(91.2±14.6)min,低于非撑开器组的(137.6±2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48, P<0.001);撑开器组桡骨高度为(11.5±1.4)mm,大于非撑开器组的(10.6±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9, P=0.012)。末次随访时,撑开器组与非撑开器组掌倾角(7.9°±4.4° vs. 7.5°±3.5°)、尺偏角(23.3°±5.7° vs. 22.3°±4.5°)、腕关节掌屈(63.2°±15.3° vs. 62.6°±11.1°)、背伸(63.5°±10.7° vs. 62.4°±15.2°)、旋前(69.2°±11.8° vs. 67.0°±11.0°)、旋后(73.1°±10.4° vs. 72.0°±8.7°)、VAS评分[(0.8±0.5)分 vs.(0.9±0.7)分]、DASH评分[(12.9±6.6)分 vs.(13.4±7.0)分],MMWS评分[(84.1±5.8)分 vs.(83.5±6.2)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撑开器组1例出现伸肌健激惹症状,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非撑开器组2例出现腕管综合征,经切开减压治疗后好转。 结论:对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使用组合式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可达到更好的桡骨高度恢复,术后疗效满意。
推荐文章
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桡骨远端自锁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自锁钢板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入路
锁定加压钢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组合式撑开器在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牵引复位法 骨折固定术
年,卷(期) 2022,(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1-289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10202-001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桡骨骨折
骨牵引复位法
骨折固定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