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喷施萘乙酸(NAA)和生长素抑制剂(邻氨甲酰苯甲酸,NPA)对玉米花后营养元素吸收及转移的调节作用,为实现不同玉米生产目的效率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首先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在玉米吐丝期,设叶片喷施萘乙酸0.05、0.1和0.5?mmol/L?3个处理,成熟期测产,确定了萘乙酸的适宜喷施浓度为0.05~0.1?mmol/L.设置盆栽试验,研究NAA和NPA对不同库源条件下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在玉米吐丝前,将玉米分为两组,一组正常授粉,另一组在雌穗上套袋抑制授粉;并在吐丝期设置叶片喷施0.1?mmol/L?NAA处理、0.1?mmol/L?NPA处理和清水对照.在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采样,测定不同部位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较低浓度(0.05?mmol/L、0.1?mmol/L)萘乙酸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百粒重及收获指数,0.1?mmol/L?NAA处理较清水处理分别提高了14.3%、14.2%和8.9%.源库关系的改变对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较NAA和NPA的影响大.增加源库比,吐丝前营养器官中养分转运量减少,积累增加;磷、钾、铜、锰元素花后积累及转运对萘乙酸及其抑制剂响应敏感,其中NAA使花后叶片钾、锰积累量分别增加25.6%、90.4%,NPA处理使花后茎、叶钾积累分别增加56.4%、65.9%,而氮、镁、锌、铁素积累相对受影响较小.[结论]当籽粒库存在时,施用适宜浓度的NAA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促进营养元素向籽粒转移,而NPA增强了同化物在茎叶中的积累,提高了源强;去除籽粒库后,施用NPA促进叶片生物量增加,有利于植株矿质营养的积累.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配合生长调节剂的施用,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推荐文章
5-硝基邻甲酰苯甲酸的合成研究
苯酞
5-硝基邻甲酰苯甲酸
硝化
溴化
邻羟基苯甲酸和邻甲氧基苯甲酸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研究
超临界CO2
固体溶质
溶解度
膨胀液体模型
邻羟基苯甲酸对干旱胁迫下杉木幼苗保护酶的影响
干旱胁迫杉木
自毒物质
邻羟基苯甲酸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萘乙酸和邻氨甲酰苯甲酸对玉米花后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萘乙酸 邻氨甲酰苯甲酸 玉米 源库关系 养分吸收 养分转运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137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202132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萘乙酸
邻氨甲酰苯甲酸
玉米
源库关系
养分吸收
养分转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