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锂金属(Li)因其高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被认为是下一代锂金属电池(LMB)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有望满足储能设备的要求.然而,其充放电过程中不可控的锂枝晶生长以及由此引起的循环稳定性差、库伦效率低和安全隐患高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锂金属负极的商业化发展.本文在锂金属表面原位构筑了一层包含三维(3D)棒状微米银(Ag)的界面膜.三维棒状微米结构可均化电流密度的分布并促使电沉积锂均匀成核和生长,产生的Li-Ag合金可用于抑制"死锂"的形成,原位形成的LiNO3可以增强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的稳定性.通过结构和表面化学的协同调控作用,锂枝晶的生长被有效抑制,所获得的Li负极在10 mA/cm2高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循环.本文综合考虑了实现锂均匀电沉积的多方面因素,为LMB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新见解.
推荐文章
人造固态电解质界面在锂金属负极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负极保护
锂二次电池
锂金属电池
锂枝晶抑制
人造固态电解质界面
二次电池中金属锂负极沉脱机理研究进展
电化学
枝晶生长
相场理论
锂金属电池
金属锂负极
锂枝晶的成核、生长与抑制
锂枝晶
结晶
成核
生长
控制
合金材料在锂金属负极中的 应用研究进展
合金负极
界面保护
负极结构设计
固态电解质
锂金属负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功能界面和结构负极用于无枝晶锂金属电池
来源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学科
关键词 3D棒状微米结构 Li-Ag合金 原位LiNO3 固态电解质界面 电沉积锂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385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3D棒状微米结构
Li-Ag合金
原位LiNO3
固态电解质界面
电沉积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月刊
2095-2899
43-1516/TB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内
1994
eng
出版文献量(篇)
557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9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