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总结内镜热损伤治疗术后息肉样结节瘢痕(PNS)的病理性质和发生机制,并探讨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于该科行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增生性病变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生PNS的7例患者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同时,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中国数据库以及PubMed、Science Direct Online(SDOL)等国外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总结PNS的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 临床资料:该科内镜治疗黏膜增生性病变后PNS发生率为1.21%(7/579),男5例,女2例,病变均位于胃窦.4例追加了ESD,术后标本切缘病理阴性,但随访复查中,手术瘢痕处再次发现息肉样结节.另外3例PNS未追加治疗,其中1例术后3个月发现息肉样结节,未作处理,术后6个月复查结节消失.文献检索结果:中文数据库无相关文献,在Science Direct Online(SDOL)和PubMed中检索到2篇相关文献,1篇为ESD术后发生PNS的个案报道,另一篇为多中心研究,前一篇文献资料包含在后一篇文献中.多中心研究文献显示:ESD术后PNS总体发病率为1.23%,各中心PNS发病率为0.15%~11.40%,所有发生PNS的患者原发病变均位于胃远端,长期随访无恶性肿瘤复发,17.86%的病例PNS于平均随访18个月后消失.结论 只要原发病变根治性切除,PNS在组织学上仅显示为再生和增生性组织,应被视为良性病变,除定期复查外,不需任何干预,即使内镜下切除,仍有可能复发.
推荐文章
胆囊息肉样病变随访观察和外科处理探讨
胆囊息肉样病变
外科处理
胆囊切除术
随访
结直肠息肉样病变内镜活检和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差异分析
结直肠息肉
内镜活检
内镜切除
病理差异
危险因素
胃息肉样病变临床特点和病理性质的研究
胃息肉样病变
临床症状
病理性质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治
息肉样病变
胆囊
诊断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镜热损伤术后息肉样结节瘢痕的病理性质及处理策略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内镜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息肉样结节瘢痕 热损伤治疗术 病理 发生机制 处理策略
年,卷(期) 2022,(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235/E2021038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息肉样结节瘢痕
热损伤治疗术
病理
发生机制
处理策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内镜杂志
月刊
1007-1989
43-1256/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42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1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75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