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中国内陆城市使用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的环境潜力以便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以山西太原为例研究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在确定系统边界和分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与文献数据,确定了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建立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际调研得到的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运输距离等参数,分析太原2个典型混凝土结构分别采用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在骨料生产、水泥生产、运输和填埋过程中所产生的等效碳排放.基于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和选定的边界条件,以典型案例的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运输距离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表明:在采用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混凝土配合比和运输距离等数据的情况下,相比采用天然骨料混凝土,2个典型结构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等效碳排放可分别降低3.25%和8.39%,且显著降低天然骨料开采及填埋场占用土地,具有较为显著的环境效益;确定了采用再生混凝土取代天然骨料混凝土具有相对碳排放优势的范围;天然骨料从矿山运输至搅拌站距离、废弃混凝土从拆除现场运输至填埋场距离以及废弃混凝土从拆除现场运输至再生建材工厂距离的临界值分别为18.3、8.5、18.8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