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对紫外线(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LEC)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UVB照射人LEC(SRA01/04细胞株)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利用siRNA敲降技术针对靶基因OGG1设计3个siRNA(分别为siOGG1#1、siOGG1#2和siOGG1#3).同时,为了验证出敲降效率最高的siOGG1,依据转染情况将细胞分为siOGG1#1组、siOGG1#2组、siOGG1#3组、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转染).后续为了验证OGG1的表达下调对氧化损伤环境下细胞的作用,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UVB组、UVB+siNC组和UVB+siOGG1#2组,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UVB+siNC组和UVB+si-OGG1#2组中受损DNA的标记物15A3的荧光强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VB照射时间为10 min时,OGG1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UVB照射时间的延长,细胞内OGG1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因此,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UVB照射10 min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靶向设计的转染siOGG1组的三个亚组中细胞OGG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siOGG1#2组降低最为明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相比,UVB+siOGG1#2组15A3(染色反应底物是8-oxoG,它是OGG1的修复作用靶点)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UVB+si-OGG1#2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相比,转染后UVB+siOGG1#2组细胞促进凋亡的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而抑制凋亡的蛋白BCL-2表达则明显下降(均为P<0.001).结论 OGG1基因在UVB诱导的LEC氧化损伤模型中通过BER通路参与受损DNA的修复过程,调控LEC内受损DNA的修复和细胞凋亡过程.
推荐文章
白藜芦醇对紫外线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白藜芦醇
紫外线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茶多酚对紫外线诱导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aveolin-1表达的影响
茶多酚
紫外线
晶状体上皮细胞
小窝蛋白-1
ZnSO4对紫外线诱导的大鼠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ZnSO4
HSP70
晶状体上皮细胞
紫外线
藏药十五味萝蒂明目丸对紫外线诱导的永生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CB3的保护作用
藏药十五味萝蒂明目丸
紫外线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
保护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OGG1对紫外线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氧化损伤 紫外线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 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
年,卷(期) 2022,(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I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7-272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7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氧化损伤
紫外线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
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