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基于血清D-二聚体(D-D)、总胆红素(TBIL)水平评估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依达拉奉对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行术后依达拉奉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期未经依达拉奉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血清D-D、TBIL及神经缺损情况差异;根据观察组治疗4周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NIHSS评分<5分组67例(神经保护良好组)及NIHSS评分≥5分组25例(神经保护不佳组),比较两组治疗4周时血清D-D、TBIL水平差异;评估血清D-D、TBIL及其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依达拉奉治疗神经保护不佳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D-D、TBIL及NIHSS评分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P<0.05);且治疗2、4周时,观察组血清D-D、TBIL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神经保护良好组血清D-D、TBIL低于神经保护不佳组(P<0.05).血清D-D、TBIL水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依达拉奉治疗神经保护不佳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864、0.749,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0.735 mg/L、12.225μmol/L,且2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神经保护作用较好,血清D-D、TBIL能辅助鉴别治疗效果不佳者,于颅内动脉瘤诊疗有积极意义.
推荐文章
颅内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术后迟发性脑缺血分析
颅内动脉瘤
脑缺血
危险因素
预后
夹闭
介入
迟发型脑缺血
眶上外侧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69例临床分析
眶上外侧入路
显微外科
颅内动脉瘤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颅内静脉窦血栓
脑静脉血栓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血清D-二聚体、总胆红素评估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分析
来源期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依达拉奉 神经保护 D-二聚体 总胆红素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与实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51.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6170.2022.01.02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颅内动脉瘤
依达拉奉
神经保护
D-二聚体
总胆红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双月刊
1672-6170
51-1669/R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2号
62-261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1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7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