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寻求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和开发低廉、高效的重金属吸附材料,该研究将木质素和聚乙烯混合物在6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LG/PE-600C),以单独木质素在相同条件下所制备的生物炭作对比(LG-600C),利用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对比分析LG-600C和LG/PE-600C在表观形貌、孔隙特性、表面官能团、物质组成等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两种生物炭对Cd(II)的吸附性能.相对于LG-600,LG/PE-600C表面较粗糙,孔隙结构较发达.LG/PE-600C的比表面积达213.87 m2·g?1,约为LG-600的2.5倍.聚乙烯的介入,导致LG/PE-600C的O元素含量和表面含氧官能团较LG-600C有所降低.吸附结果显示,LG/PE-600C对Cd(II)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LG-600.在一定范围内,Cd(II)初始浓度、环境温度、吸附时间、溶液pH的增加均能够促进LG/PE-600C对Cd(II)的吸附.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Cd(II)的吸附过程,表明LG/PE-600C对Cd(II)的吸附为化学作用主导的单分子层吸附.基于Langmuir模型所得到的理论最大吸附量达到40.82 mg·g?1.热力学分析证实,LG/PE-600C对Cd(II)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机理分析表明,LG/PE-600C具有优于LG-600C的吸附性能,其主要原因在于聚乙烯介入能够强化木质素的分解,促进LG/PE-600C孔隙的发育,使得LG/PE-600C表面暴露大量Cd(II)的吸附位点,如?OH、C=C、?C?O?C等.这些吸附位点能够通过配位、沉淀、离子交换等作用对Cd(II)进行吸附.由此证实,添加聚乙烯与木质素进行共热解制备生物炭用于Cd(II)的吸附可作为木质素重要的资源化利用方式.
推荐文章
氧化铁改性木质素基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木质素
活性炭
氧化铁
改性
吸附
木质素慢速热解机理
热重分析
木质素
热解机理
红外分析
增容剂LDPE-g-MAH对木质素/聚乙烯吹塑薄膜形貌与性能的影响
木质素
低密度聚乙烯
增容剂
形貌
性能
高沸醇溶性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对内毒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高沸醇木质素
高沸醇木质素衍生物
吸附
内毒素
鲎试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木质素-聚乙烯共热解生物炭对Cd(II)的吸附性能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木质素 聚乙烯 生物炭 共热解 Cd(Ⅱ) 吸附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35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X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2.0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木质素
聚乙烯
生物炭
共热解
Cd(Ⅱ)
吸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