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由同一医生收治的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59例,采用ACL+ALL重建或单纯ACL重建治疗。ACL+ALL重建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0.5±8.3)岁(范围15~48岁);左膝11例,右膝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9)个月(范围3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单纯ACL重建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2.2±9.7)岁(范围17~51岁);左膝14例,右膝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11)个月(范围10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术后随访1年,应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估表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轴移试验的结果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Lachman试验的结果分为阴性、1度松弛、2度松弛、3度松弛。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年时ACL+ALL重建组Lachman试验阴性25例、1度松弛4例,单纯ACL重建组阴性24例、1度松弛6例( Z=-0.91, P=0.361);两组阳性率分别为13.8%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7, P=0.242)。ACL+ALL重建组术后KT-1000侧-侧差值为(1.9±1.3)mm,单纯ACL重建组为(2.2±1.3)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6, P=0.513)。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0级27例、Ⅰ级2例,单纯ACL重建组0级20例、Ⅰ级8例、Ⅱ级2例( Z=-0.66, P=0.507);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6.5%,小于单纯ACL重建组的33.3%(χ 2=21.70, P<0.001)。ACL+ALL重建组IKDC主观功能评分为(92.4±5.6)分,单纯ACL重建组为(90.2±6.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7, P=0.176);ACL+ALL重建组Lysholm评分为(91.0±6.2)分,单纯ACL重建组为(89.1±5.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9, P=0.201)。 结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采用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手术较单纯行ACL重建术可改善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但对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作用。
推荐文章
应用同种异体韧带同时重建前、后十字韧带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同种异体物
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前交叉韧带损伤
高度轴移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前外侧韧带重建术
关节镜下可吸收交叉钉固定腘绳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
关节镜
可吸收交叉钉
ACL重建
腘绳肌腱
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
前交叉韧带
髌韧带
关节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轴移试验Ⅱ级的前十字韧带损伤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不稳定性
年,卷(期) 2022,(9) 所属期刊栏目 关节外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562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20216-0006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不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