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血钙骨代谢状态的变化及再骨折的风险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骨四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26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血钙、PINP、 β-CTX水平变化情况,随访术后再发骨折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钙、PINP、 β-CTX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中的预测价值。 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77%(249/260);治疗后,患者血钙、PINP、 β-CTX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 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后再发骨折81例(31.15%),未再发骨折179例(68.85%)。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性别、BMI、外伤史、基础疾病、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椎体节段、脊柱矢状面后凸矫正角度、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血钙、PINP、 β-CTX、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相关( 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血钙、PINP、 β-CTX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血钙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820,95% CI为0.770~0.871,截断值为2.12 mmol/L;PINP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915,95% CI为0.873~0.957,截断值为45.51 ng/ml; β-CTX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973,95% CI为0.957~0.988,截断值为463.29ng/ml。 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中应用脊柱后凸成形术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钙、PINP、 β-CTX水平,血钙、PINP、 β-CTX水平对术后再发骨折具有一定监测价值。
推荐文章
金天格胶囊联合碳酸钙D3咀嚼片(Ⅱ)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症
邻近椎体再骨折
金天格胶囊
维生素D3咀嚼片(Ⅱ)
骨密度
骨代谢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骨折风险与脊柱形态及活动度相关性分析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症
WHO骨折风险评价工具
脊柱形态
活动度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变形相关因素分析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危险因素
唑来膦酸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 椎体再发骨折的疗效分析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唑来膦酸
椎体成形术
复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血钙、骨代谢状态变化及再骨折风险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脊柱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 β特殊序列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1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5807-20210115-000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柱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 β特殊序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双月刊
1674-6090
11-5807/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0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