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工植被恢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质量,明确长期人工植被恢复后土壤水分和养分性质的响应差异,有利于进一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选取晋西黄土区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地、人工刺槐林地、人工油松林地3种典型植被恢复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有机碳、氮磷钾元素含量等土壤养分,对比分析长期不同人工林恢复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1)次生林地、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在0-20 cm浅层土壤的容重分别1.15,1.04,1.06 g/cm3,次生林地的容重最大,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次生林地在浅层的土壤水分状况优于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土壤水分消耗期(生长季开始前)过渡到积累期(生长期开始)时,次生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更剧烈;(3)次生林地土壤碳储量较高,油松林地土壤氮、磷储量较高.3种林地土壤养分垂直变化差异显著,且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速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小.以水养条件为依据,建议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多以保育次生林为主来达到较好的水碳储量等生态效益,有利于优化晋西黄土区的林分管理,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人工林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研究
黄土高原
人工林
深层土壤水分
根系
土壤质地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
土壤水分
耗水量
黄土高原
晋西黄土区人工林细根与土壤水碳的耦合关系
晋西黄土区
人工林
细根特征参数
土壤水分亏缺效应
有机碳积累效应
黄土高原人工林根区土壤水分亏缺状况与空间分布
植物气候带
人工林
土壤水分亏缺
时空分布
黄土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晋西黄土区长期人工林恢复对土壤水分和养分性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植被恢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8-237,24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152.7+5|S158.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22.02.02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晋西黄土区
植被恢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