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全身亚低温组(T组)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H组),每组20只.四组大鼠在监测脑温及直肠温度下进行操作.S组仅暴露颈部血管;I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模型,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血流灌注;T组建立CIRI大鼠模型后,拔除线栓即刻将75%乙醇直接均匀泼洒到全身皮肤降温;H组建立CIRI大鼠模型后,拔除线栓即刻于左侧颈内动脉以80 ml·kg-1·h-1的速度注入4℃生理盐水.记录T组和H组大鼠的降温时间(脑温降至33℃的时间)、脑达到亚低温时肛温及脑亚低温维持时间.记录再灌注后24 h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mNSS).完成mNSS后处死大鼠,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大脑梗死情况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T组和H组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组和H组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T组比较,H组达到脑亚低温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到S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完整且轮廓清晰;IR组见大量细胞水肿,细胞核不规则浓缩;T组细胞水肿减轻;H组细胞形态改变进一步减轻.透射电镜下S组线粒体形态正常,呈圆状或杆状,双层膜结构完整,无肿胀和空泡变性;IR组线粒体肿胀变圆,部分可见嵴断裂和空泡化现象;T组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变性减轻;H组线粒体形态改变进一步减轻.结论 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均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经颈动脉灌注低温生理盐水实现选择性脑亚低温降温速度快,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效果更好.
推荐文章
JNK3信号介导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
亚低温
c-Jun氨基末端激酶3(JNK3)
c-jun(JNK蛋白天然底物)
亚低温联合氯丙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亚低温
氯丙嗪
氧化应激
大鼠
实验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比较
来源期刊 临床麻醉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选择性脑亚低温 缺血-再灌注 大鼠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Basic Articl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187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089/jca.2022.02.0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全身亚低温
选择性脑亚低温
缺血-再灌注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麻醉学杂志
月刊
1004-5805
32-1211/R
大16开
南京市紫竹林3号
28-3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9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3185
论文1v1指导